Absstract of: CN11987846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变桨设备的故障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风电机组技术领域,该故障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得到变桨设备的运行特征参数;识别出影响变桨设备运行状态的关键因素;利用建立的变桨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对未来时刻变桨设备健康状态进行预测,识别出变桨设备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结合风电机组变桨设备运行工况和安全阈值,发出预警信号,并调整风电机组变桨设备的运行策略。本发明基于变桨设备故障预测模型,能够对未来时刻的变桨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准确预测,通过识别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从而能够提前识别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突发性故障,并提前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Absstract of: CN119878465A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海上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装置,涉及海上发电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获取海上风电机组变流器的实时运行数据,其中,实时运行数据由安装在海上风电机组变流器上的传感器采集得到,实时运行数据至少包括温度数据、振动数据和电气相关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异常识别,响应于识别到海上风电机组变流器存在故障,输出海上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故障诊断结果,故障诊断结果包括故障位置、故障类型和故障等级;基于故障诊断结果生成异常告警信息。本申请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出潜在问题的根源,并且提供详细的故障诊断结果,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查更加高效和准确。
Absstract of: WO2024068186A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earing assembly (28) for a pitch tube of a wind turbine (10), comprising a transmission shaft (30), a bearing cartridge (36) for mounting and sealing the pitch tube (26) relative to the transmission shaft (30), a securing flange (32), which is formed by the transmission shaft (30) or the pitch tube (26), for securing the bearing cartridge (36) in a rotationally fixed manner, and an insulating element (34), which is secured to the securing flange (32) via a first securing element (46) and to the bearing cartridge (36) via a second securing element (48), for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the pitch tube (26) relative to the transmission shaft (30). Using the bearing cartridge (36) secured electrically insulatingly via the insulating element (34), it is possible to ensure, in an inexpensive and simple way,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more reliable leading of the pitch tube (26)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18) of a wind turbine (10).
Absstract of: CN119878459A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条件下的风电设备运行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复杂装备安全管理与检修决策分析技术领域,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和风电设备系统故障数据,获取风电设备系统中各分布类型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和分布函数,并根据改进D‑S证据理论对各分布类型的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处理,获取故障数据概率密度函数;根据粗糙集理论对FMEA方法中各故障模式评分过程进行优化,并计算故障模式危害度;根据风电设备系统的可靠性数据,构建动态可靠性网络模型,并获取动态可靠性网络模型中各风险节点的可靠性指标函数和可靠性敏感度。本发明有助于提高了故障预测的准确性和风险评估的客观性。
Absstract of: CN119891366A
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机微网微储绿电智能群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市电电网和绿电发电系统通过执行单元连接直流母线,直流母线通过逆变单元分别连接若干台抽油机;油井集控单元分别连接执行单元和逆变单元;油井集控单元用于通过执行单元获取、调节绿电发电系统的实时发电电能大小和控制将市电电网和/或绿电发电系统的电能传输至直流母线,以及通过逆变单元获取抽油机的实时运行状态,并根据实时运行状态调节绿电发电系统的实时发电电能与抽油机运行时的实时用电电能达到平衡。以解决现有的每台抽油机发电装置只能针对一台抽油机进行供电,供电能力较小,且在供电时需要频繁切换动力源导致抽油机电机容易被烧坏的问题。
Absstract of: CN119891899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锥形双面光伏多功能仓,包括相连接的光伏仓和光能储电仓,所述光伏仓包括由双面光伏侧板围成的呈锥台状的框架、光源吸纳罩、折射镜板以及折射镜,所述光源吸纳罩设置到所述框架的顶部,所述折射镜板连接到所述框架底部的内壁,所述折射镜设置到所述折射镜板上,所述框架的底端与所述光能储电仓的第一壳体连接。该实施方式在工作状态下,光源照射到双面光伏侧板的外表面以及通过光源吸纳罩入射到光伏仓的内部,并在折射镜板以及折射镜的反射下,使得双面光伏侧板的内表面吸收光能,从而增大了采光面积,提高了光电转换率以及发电量。
Absstract of: CN11987845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风力发电机组及其运输方法,分体式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机架、框架、机舱罩、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侧舱和电力系统,机舱罩分别与机架和框架连接,主传动系统设置在机架上,偏航系统设置在机架底部,侧舱可拆卸设置在机舱罩两侧,电力系统安装在侧舱内。本发明结构紧凑,便于装配,有效使电力系统与主传动系统之间距离缩短,有效减小电流和系统损耗,同时有效减小了风电机组整体体积,在运输时侧舱和机舱主体结构可独立进行运输,有效避免了运输时风电机组整体过大无法进行运输问题。
Absstract of: CN119891891A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定向光伏风电互补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防水结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固定结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密封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上安装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安装有限位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上安装有伸缩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上安装有转动结构;通过在底座上安装防水结构,能够将底座和船底板固定连接处进行防护,防止螺栓长时间裸露在外部生锈,在拆卸时难以进行拆卸,通过固定结构能够在大风大雨天气时将发电设备取下,防止风力过大对发电设备造成损坏,还能够快速及时的进行拆卸和安装,同时通过密封结构能够将底座和固定结构的固定部分进行防护,防止雨水进入到底座内。
Absstract of: CN119878463A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式风机物理‑数值混合缩尺模型试验方法,属于海上风能发电技术领域,所述试验方法将浮式风机建模为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两部分,除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以外,试验平台还包括测量系统以及加载系统;通过计算机将测量系统的实测信号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时交互,通过加载系统实现信号的加载,实现混合试验平台的搭建与闭环控制。最终通过可视化界面监控、提取所需信息。本发明既能精确捕捉到关键结构动态响应的性能,又能解决尺度效应及其导致的缩尺准则不兼容、海上浮式风机室内试验模拟困难等系列问题。
Absstract of: CN119878455A
本发明涉及风机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机生产的组装设备。技术问题:在叶轮的组装过程中,传统的单个叶片插入料仓的方法组装效率较低,而采用多个叶片一起插入,难以保证所有叶片都可以插入到正确的位置中。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风机生产的组装设备,包括有工作台、固定环Ⅰ、转动环、引导板和驱动单元等;工作台连接有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连接有固定环Ⅰ;固定环Ⅰ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转动连接有引导板。本发明通过引导板对叶片进行引导,以保证叶片能顺利插入至储存槽中,避免叶片与旋转料仓的储存槽位置无法确定,并通过引导板将叶片转动至与旋转料仓上的储存槽倾斜角度一致,从而将所有的叶片都准确的插入到旋转料仓的储存槽中。
Absstract of: CN119878451A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恒定气压储能装置,包括分控制系统和与其连接的多个储能工作单元,储能工作单元包括通过设有阀门的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液力机组、储能机构和气压调节机构;储能机构和气压调节机构内分别容纳有工作液和溶解液,并在储能机构内的液面以上容纳有一定压力的工作气,工作气在工作液和溶解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当储能机构内工作气的压力发生持续变化趋势时,通过气压调节机构改变溶解液中工作气的溶解量,并在液力机组的作用下使工作液在储能机构与储液罐间流通,使储能机构内的工作气维持在设定压力,以实现储能和释能。本公开可实现无需热交换和储热、让保持恒定气压的压缩气体进行长时、大容量及多种方式的储能和释能。
Absstract of: CN119878469A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阵列式光感信号差位计算的风机塔筒载荷、姿态检测装置,其包括:主控制系统、多个光路信号发生装置和多个光路信号接收装置,其中,主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屏、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模块、数字量模块、模拟量模块、光电信号收发转换模块以及数据保真处理模块,显示屏与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显示屏具有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屏供显示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及设置主控制系统各项功能,可编程控制器与通信模块连接,用于运行主控制系统内部的程序以及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并通过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及下达控制指令,数字量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和分析数据量信号,模拟量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模拟量信号采集和预处理。
Absstract of: CN119890781A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片防雷电缆用弹性电连接器,包括固定端套管、外套管、活动端套管、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外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端套管的一端连接,活动端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固定端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端套管连接,第二弹性机构套设在所述活动端套管上。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电气连接可靠,不易产生除轴向以外的形变,防雷电缆可以在本发明电连接器的辅助下进行频繁的往复伸缩,不会产生断裂的情况。
Absstract of: CN11988465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风速预测系统,主要涉及风速预测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预测模型模块和用户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多种传感器和气象站实时获取山地地区的气象数据,所述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以及地形和地貌信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山地风速预测系统通过采集多种气象数据和地形信息,结合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对复杂地形条件下风速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精度的风速预测可有效帮助风电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电能生产。
Absstract of: CN222797620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的诊断警示灯,属于警示灯技术领域,该警示灯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上端连接有空心套筒,空心套筒的上端连接有警示灯,空心套筒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空心套筒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发电为警示灯供电,空心套筒的外壁安装有联动机构,通过设置的联动机构配合风向标根据风向改变朝向,风向标转动时带动转动环转动进而通过啮合槽带动第一联动齿轮转动,通过扭矩传感器传递出扭矩信号并控制驱动电机转动通过第二联动齿轮带动安装架转动,从而能够使得安装架上的风力发电机组与风向标的朝向相同,进而能够在风向变化时依然能够通过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Absstract of: CN222797622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风速风力发电机,包括:安装在低风速地区的塔架,塔架外表面转动安装有机舱,机舱一端转动安装有叶片发电端,机舱内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风向检测转向机构,风向检测转向机构的风向检测端从机舱内贯穿至外表面,位于机舱的叶片发电端的后端。本申请通过风向检测转向机构的设计,使其能够带动机舱的叶片发电端与风向正面相对,能够使叶片发电端能够捕获到最大的风能,且将叶片正对风向时,会使气流经过叶片更为顺畅,减少了湍流和气动噪音,且通过此自动调整机舱叶片的朝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不同方向和速度的风,提高整个风电场的整体效益。
Absstract of: CN119871957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的制造方法、风电叶片、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叶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模具,模具包括延外边缘设置的翻边棱台;铺放后缘粘接角,后缘粘接角包括一体的第一粘接角部和第二粘接角部,第一粘接角部贴合模具的内表面铺放,第二粘接角部铺放在翻边棱台上;在第一粘接角部上依次放置合模件和防移动预制件,其中,防移动预制件包括对接面和粘接角粘贴面,合模件包括合模件斜面,对接面与合模件斜面对接;将第二粘接角部翻折与粘接角粘贴面粘贴,形成合模件固定结构。本申请公开的风电叶片的制造方法提高了风电叶片的后缘组合粘接区的平整度以及改善树脂分布,保证了叶片成型质量,降低了叶片维修成本。
Absstract of: CN119878447A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范围强适应的电机调谐装置,属于电机调谐设备技术领域,在所述桅杆的内侧表面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环形的第一永磁体,作为无叶片式风力发电机的动子部分;在所述定子支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两个与第一永磁体对应的第二永磁体;当桅杆摆动时,第一永磁体随之运动,第二永磁体保持静止,此时,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的斥力与二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风速增加时,桅杆振荡的幅度趋于增加,因此,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最接近时的距离越来越小,因此,在每个振荡周期中二者之间产生的最大斥力相应地增加;当风速增大时,所述斥力的增加提升了无叶片式风力发电机的固有频率。
Absstract of: CN11987367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吊装支撑装置及方法,风电机组吊装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架、行走机构、配重组件、翻转驱动装置、翻转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行走机构设置在支撑框架下端,用于对支撑框架提供驱动力,配重组件对称设置在支撑框架两端,用于确保支撑框架平衡,翻转装置通过翻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用于对风电机组固定翻转,检测装置设置在翻转装置中部,用于检测翻转装置对风电机组固定信息,控制系统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用于控制行走机构、配重组件、翻转驱动装置和翻转装置驱动力。本发明满足多种规格的风电机组固定,配合一台吊车即可进行吊装,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有效解决了吊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Absstract of: CN119891676A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磁型高效无叶片式新型风力发电机,属于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桅杆的内壁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环形的第一永磁体和环形的第二永磁体,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为发电机的动子,用于产生气隙磁场;定子支架上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层定子绕组和下层定子绕组,两层定子绕组位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之间;每层定子绕组均由内、外两个线圈组成,各线圈绕向相同,固定在定子支架上。本发明在增大气隙磁场的同时降低了非气隙侧的漏磁,具有聚磁效果,非气隙侧漏磁得到有效抑制,减小振动与噪声;非对称式双层定子绕组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气隙磁场的能量,实现了发电效果最优;适当减小永磁体用量,减小电机体积,提高了功率密度和输出效率。
Absstract of: CN222797623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风发电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发电板,发电板内从下向上设置有多条水平设置的气流通道,发电板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与气流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的集风罩,每一气流通道远离集风罩的一端均设置有出风口,每一气流通道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一转轴的外周均设置有多片螺旋叶片,发电板远离集风罩的一边设置有发电壳体,发电壳体靠近发电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翼板,发电壳体于翼板靠近发电板的一边设置有向远离发电板方向倾斜的限位条,发电壳体内设置有多个与气流通道一一对应的发电腔,每一发电腔内均安装有与对应转轴连接的发电机。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风向自适应转动,最大化利用微风资源,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Absstract of: CN222797632U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叶片技术领域,公开了叶片清洁装置,包括:安装座;刷洗组件,对应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结构适于驱动所述刷洗组件沿直线往复移动;固定结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固定结构适于连接于预定安装位置处。本实用新型通过施工人员将安装座固定在预定安装位置,并使刷洗组件与待清洗的叶片对应贴合设置,之后使用驱动结构驱动刷洗组件沿直线做往复运动,从而对叶片进行刷洗,刷洗工作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对叶片的刷洗效率,避免了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Absstract of: CN222797627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通用型转运装置,包括圆弧托底座还包括调节托盘一和调节托盘二,调节托盘一和调节托盘二与圆弧托底座连接,调节托盘一和调节托盘二能够通过沿导向槽滑动来调节装置半径。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托盘沿各自的导向槽移动,可实现不同直径的快速切换,从而适配不同节圆风电叶片,保证一套装置可适配多种节圆叶片,最大程度提高装置利用率,降低装置淘汰率。
Absstract of: CN222797625U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风力光伏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组装的微型风力光伏发电装置。技术问题:常见的风力光伏发电装置不便于运输及安装。技术方案:包括有基座,基座的顶部表面固定安装有下主立杆,下主立杆的顶部表面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上表面安装有上主立杆,下主立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安装组件,安装组件的前侧表面安装有光伏板,上主立杆的外侧表面连接有两个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上表面安装有球形风力发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可以将下主立杆与上主立杆相连,同时通过安装组件可以便于对光伏板的拆装,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可以便于对球形风力发电机的拆装,从而使得装置整体便于拆装及运输。
Nº publicación: CN222802435U 25/04/2025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清洁能源分公司
Absstract of: CN222802435U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电缆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上稳定机构以及下稳定机构;防护台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与过线口相对应的导向杆,防护台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座;上稳定机构设置在防护台顶端并且与其中一组导向杆相靠近,用于将不同尺寸的线缆夹持限位;下稳定机构用于将不同尺寸的线缆再一次夹持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稳定机构、下稳定机构以及导向杆的设置,便于将不同直径的电缆进行多重夹持限位,提升电缆与防护台连接稳定性,避免发生松动导致坠落,安全性更高,并且导向杆便于将电缆上的热量进行传导,与散热机构相互配合,便于将电缆上的热量排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