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stract of: CN12043256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孔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微孔层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微孔层和第二微孔层;第一微孔层包括第一基底膜和设置在第一基底膜的表面的第一涂层,第二微孔层包括第二基底膜和设置在第二基底膜的表面的第二涂层,第一涂层远离第一基底膜的表面与第二基底膜远离第二涂层的表面贴合;第一微孔层的孔隙率低于第二微孔层的孔隙率;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中各自独立地包括碳材料和粘结剂。且该复合微孔层用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时,可保证基本性能良好的同时,有效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和耐久性,且其制备简单,利于批量生产。
Absstract of: CN12042429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聚合物及其在离子交换膜中的应用,属于聚合物材料技术领域。该交联聚合物具有#imgabs0#式I所示结构。制备方法采用两阶段工艺:第一阶段通过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中间体,第二阶段通过酸催化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所得聚合物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通过化学交联增强机械强度,同时优化离子基团分布实现优异导电性。该材料可制备成阴离子交换膜,通过卷对卷工艺涂覆成膜,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解水装置中表现出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特别适用于3.5MPa高压电解环境,1000小时运行无泄漏。
Absstract of: CN12043255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原子催化剂修饰碳毡电极的制备和应用。修饰碳毡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铋盐、钴盐和尿素溶于水中,得到络合溶液;将酸活化后的碳毡基底浸入络合溶液中进行浸泡处理,再取出碳毡基底烘干得到负载前驱体的碳毡;将负载前驱体的碳毡依次进行一次升温、冷激和二次升温处理,冷却后得到Bi‑Co双原子修饰的碳毡电极。该碳毡电极可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中。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双原子协同作用和氮掺杂碳基底的相互协作,突破了传统催化剂的本征活性瓶颈,达到高催化活性、优异稳定性和低成本的综合优势,为液流电池的高性能化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Absstract of: WO2024136000A1
The present specification discloses a titanium plate with excellent surface conductivity and excellent durability for a fuel cell separator. The titanium plate for a fuel cell separato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by mass%, a Ti base material containing 0.001-0.09 % of Si and the remainder of Ti and unavoidable impurities; and a surface coating layer having the measured contents of Ti, Si, and O each of more than 0 %, as measu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photoelectron take-off angle of 45° by X-ray angl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ith an Al-Kα X-ray source, wherein the surface coating layer satisfies expression (1). Expression (1) 0.2 ≤ Si(at.%)/Ti(at.%)+Si(at.%) ≤ 0.8
Absstract of: CN120424285A
本发明属于离子交换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嵌段聚芳基哌啶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嵌段聚芳基哌啶聚合物的制备;(2)季铵化嵌段聚芳基哌啶聚合物的制备;(3)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一锅法制备嵌段聚芳基哌啶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无需对低聚物进行多次纯化,制备简单,规律性链段排列能够通过热力学驱动形成高效的微相分离结构,增强了阴离子交换膜的电导率。不仅如此,还降低了膜的吸水率和溶胀度,用于低温直接氨燃料电池及电解氨水等领域,具有良好的阻氨性能。
Absstract of: CN12043258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水系电解液储能装置,包括:支架,底座以及储能结构;储能结构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储能结构包括:换热组件,过滤组件和锁定组件;换热组件安装在底座上,过滤组件安装在支架上,锁定组件安装在过滤组件上;本发明涉及电解液储能技术领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置有储能结构,通过换热组件,过滤组件和锁定组件相互配合,可以对电解液进行热量的交换,同时可以去除掉电解液内部的固体杂质,使得电解液可以循环使用,结构更加的简单,同时提高了维护效率,节约了人力。
Absstract of: CN120432565A
本发明属于电池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模块、第二散热模块、辐射制冷膜、固体吸附制冷模块、热电制冷模块;循环输送模块,用于将固体吸附制冷模块产生的冷量、热电制冷模块产生的冷量输送至第一散热模块与第二散热模块,并带走第一散热模块与第二散热模块的热量。本发明能够通过固体吸附制冷模块的吸附与解吸循环产生冷量、通过热电制冷模块的热电效应产生冷量,使得循环输送模块能够将固体吸附制冷模块产生的冷量、热电制冷模块产生的冷量分别输送至第一散热模块与第二散热模块,并带走第一散热模块与第二散热模块的热量,不仅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能耗,保证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不受影响。
Absstract of: CN120432577A
本申请属于一种测试系统,针对目前缺少针对双极板和单电池冷却性能测试的试验系统,以及氢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无法进行多冷却工质测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热管理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综合环境试验箱、氧气供应系统、氢气供应系统、多工质冷却回路、热管理测量系统和控制单元。综合环境试验箱包括三个独立测试区域,三个独立测试区域和多工质冷却回路形成一种多层次、多冷却工质的氢燃料电池热管理测试系统,该系统中多层次的测试空间设计,使得氢燃料电池热管理测试系统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双极板、单电池、电堆的测试需求,集成化的测试系统实现了高效管理和精准控制。
Absstract of: CN120432573A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阴极的高度集成的可控主动加湿系统。本发明包括电堆,包括电堆空气进口和电堆空气出口;阴极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入口、分离器液体出口和分离器气体出口;分离器入口与电堆空气出口连接;增湿系统水箱,包括水箱本体以及设置于水箱本体上的水箱进水口、水箱出水口、中和反应膜组件、以及加热装置;空压机,包括压缩机和膨胀机,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入口和压缩机出口,膨胀机包括膨胀机入口和膨胀机出口,膨胀机入口与分离器气体出口连接;增湿中冷器,设置有中冷器空气进口、与电堆空气进口相连的中冷器空气出口,中冷器空气进口位置处设置有与水箱出水口相连的雾化喷嘴。本发明可实现自增湿且集成度高。
Absstract of: CN12043258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空气路子系统、电解槽、氢气路子系统以及冷却路子系统,空气路子系统包括第一管路一端用于通入空气,另一端与所述阴极入口连通;氢气路子系统包括第二管路,用于向燃料电池电堆通入氢气;冷却路子系统包括散热器以及冷却水箱,燃料电池电堆和电解槽中的待冷却水,通过管道依次流动至散热器和冷却水箱冷却后,作为冷却水重新流入燃料电池电堆和电解槽,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水还能够直接流向电解槽中参与电解中。本方案,通过将燃料电池电堆、电解槽以及冷却路子系统进行集成化处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系统的集成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Absstract of: CN120422521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拉挤绝缘支撑板,属于复合材料领域。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内层,内层的原料包括:纤维布:40份~70份,热塑性树脂:30份~60份;以及外层,外层设置于内层的相对两表面,外层的原料包括:单向0°纤维束:40份~70份,热固性树脂:30份~60份。内层采用纤维布与热塑性树脂结合,外层采用单向0°纤维束与热固性树脂结合。一方面,由于纤维布的两方向编织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量得到降低,从而有效减少了零件的翘曲变形。另一方面,外层单向0°纤维束在牵拉过程中不易变形,提供了稳定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同时满足燃料电池支撑板的强度和平面度的需求。
Absstract of: CN12043257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快速启动预热系统,涉及电池发动机技术领域,建立初始热力学预测模型,建立动态吹扫机制,获取第二预测模型,建立状态修正机制,获取第三预测模型,整合建立权重分配机制,获取优化结果,输出控制指令,本发明通过动态吹扫与废热回收机制,根据实时工况调整吹扫参数和加热功率,显著降低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低温启动的能耗,同时,湿度监测与高频吹扫的协同作用有效减少了水淹故障,提高了可靠性,此外,还实现了氢气回输,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Absstract of: CN120432566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OFC用集成式换热混合装置,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包括换热器总成和混合器,换热器总成包括换热器壳体,换热器壳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热侧和冷侧,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与热侧连通的第一入口管以及与冷侧连通的第二入口管。混合器设置于换热器壳体内,混合器的入口端设置有穿设于换热器壳体上的第三入口管,以及与热侧连通的第四入口管,混合器的出口端设置有穿设于换热器壳体上的出口管。采用集成式换热混合装置能够解决因现有结构缺陷造成的换热混合装置散热面积和整体占用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432557A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燃料电池的双极板及高温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包括阳极侧和阴极侧;所述反应区中设置若干条脊,所述脊的另一侧为凹槽,部分所述脊朝向阳极侧,其余朝向阴极侧;位于阳极侧的脊以及凹槽用于与阳极侧的电池组件构成阳极流场;位于阴极侧的脊以及凹槽用于与阴极侧的电池组件构成阴极流场。本发明利用一个双极板代替了传统的阳极板和阴极板,节省了材料成本以及简化了组装成本,避免了阳极板和阴极板接触不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导电效率,有利于减小燃料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以实现轻量化,此外,还能减少密封接口数量、降低气体泄漏概率。
Absstract of: CN120422678A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紧急发电的复合式燃料电池车,包括:车身,包括底盘以及位于底盘上方的容置单元;车载动力系统,配置于底盘,用以向复合式燃料电池车提供动能;紧急供电装置,配置于底盘,用以向外输出电力;燃料电池模块,配置于底盘,用以向车载动力系统及紧急供电装置输出电力;制氢模块,配置于容置单元,用以向燃料电池模块提供氢气;以及储存箱,配置于容置单元,用以储存制氢原料并向制氢模块提供制氢原料。
Absstract of: CN120432569A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堆外水热管理装置,包括端板、集流板、单电池、阴极板、阳极板、膜电极;阳极板上设有多个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出口处和入口处分别设有大流道,冷却通道出口和入口之间设有小流道,冷却通道入口处的大流道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小流道连通至冷却通道出口处的大流道;冷却通道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冷却通道的出口处和或入口处设有湿度调节器;本发明通过在电堆外设置水热管理控制器,控制流道内气体的湿度和温度,从而控制电堆内部的水分和温度,因此,本发明在电堆外通过控制器控制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并且不影响电堆内部的结构,更大限度的保持电堆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Absstract of: CN120432587A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堆堆叠装配系统,包括上料系统、扫码系统以及堆叠系统;所述上料系统能够用于待组装物料上料操作;上料系统能够把待组装物料运送至扫码系统;所述扫码系统用于待组装物料扫码识别,确定待组装物料类型;所述堆叠系统用于扫码系统扫描后待组装物料的组装装配;本发明通过上料系统、扫码系统以及堆叠系统的配合使用;可以在电堆堆叠过程中,上料系统可以用于待堆叠物料的物理防错,而扫码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信息比对,使得电堆堆叠过程每一片双极板或MEA堆叠时的实时在线确认,有异常时,装配系统立刻停止装配,进而规避了传统电堆全部堆叠后发现错误后,再进行返工处置的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432567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换热器,涉及燃料电池的领域,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燃烧烟气流通的第一通道、用于燃料气流通的第二通道以及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三通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三者相互隔离,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螺旋交叠布置,第一通道内的燃烧烟气用于对第二通道内的燃料气以及第三通道内的空气高温换热,本申请有效的解决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电堆入口燃料侧温度和空气侧温度温差过大的问题。由于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的螺旋交叠布置以及燃烧烟气的高效换热作用,使得燃料气和空气在进入电堆前能够被加热至相近或相同的温度,从而减少了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对电堆的损坏,提高了发电系统的综合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Absstract of: CN12042537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氢的电源系统及其应用的制氢的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气体产生数据,分析气体产生数据得到氢氧产生速率均比,将氢氧产生速率均比和氢氧产生速率理论比进行比较,若氢氧产生速率均比小于氢氧产生速率理论比,则生成异常信号,对氢氧产生速率曲线进行分析,得到速率表现值,将速率表现值与速率表现阈值进行比较,若速率表现值BX小于速率表现阈值,则生成制氢异常信号,根据制氢异常信号,获取电源输出参数,基于电源输出参数获取调整表征值,根据调整表征值与调整表征阈值的比较,得到电源输出参数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氢气产生速率与目标产生速率的差值对电源输出参数进行调整使制氢电源系统氢气产生速率达到目标产生速率。
Absstract of: CN223193823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的储氢输氢发电模块及制氢储氢能源设备,属于氢能源技术领域。所述高度集成的储氢输氢发电模块,包括储氢系统,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储氢装置,氢气纯化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面外壁上,其氢气出口与所述储氢装置气路连接;发电系统,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面外壁上,位于所述氢气纯化系统的下方。所述制氢储氢能源设备,包括所述高度集成的储氢输氢发电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和模块化组合,实现了储氢系统、氢气纯化系统和发电系统的一体化和高度集成化。该设计不仅提高了制氢储氢能源设备的整体性能和效率,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维成本。
Absstract of: CN223192720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综合性能测试装置,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支架、压板、限位杆以及调节头,所述装置主体一侧嵌装有电源插座,且装置主体顶部与支架底部焊接,所述支架顶部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底部伸缩端嵌装有第一压力感应器,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器底部与压板顶部表面粘接,第一气缸伸缩端在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压板向下对电池本体进行挤压,同时第二气缸伸缩端在气泵的带动下会推动电池本体两侧的夹持块对电池本体两侧进行挤压,当夹持块到位后第三气缸伸缩端会收缩,进而通过调节头带动夹持头对电池本体前后进行压力测试,进而有利于避免压力过于集中,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抗压性检测的准确性。
Absstract of: CN223193827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保护功能的氢能源燃料电池,涉及氢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氢电池,氢电池的四个端面均安装有一个侧板,侧板的表面中心位置均安装有一个缓冲结构,侧板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安装槽,侧板的下端开设有开口槽,安装槽和开口槽的内部均对称安装有两个弹簧伸缩杆,安装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延伸板,相邻两个延伸板相互垂直接触并组合成直角状态,开口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底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通过延伸板可以对氢电池的四个边角进行保护,侧板外表面的缓冲结构可以对氢电池的四个端面进行保护,四个侧板下端的四个支撑底板可以对氢电池的下端进行保护,进而可以较为全面的为氢电池通过保护效果。
Absstract of: CN223184861U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单体的制备装置,解决现有的氢燃料电池单体的制备装置人工操作占比高,操作时间长且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装置沿制备顺序依次设置CCM确认区,阳极UV点胶区,UV固化区,阳极碳纸贴合区,阳极板贴合区,翻转台,阴极UV点胶区,UV固化区,阴极碳纸贴合区,阴极板贴合区,所述阳极UV点胶区、阴极UV点胶区设置在同一点胶设备的两侧,所述阳极碳纸贴合区、阴极碳纸贴合区设置在同一碳纸贴合设备的两侧,碳纸贴合设备的侧方设有碳纸检查区;所述阳极板贴合区和阴极板贴合区设置在同一极板贴合设备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整合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氢燃料电池单体的自动化制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人工操作工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Absstract of: CN223193825U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全钒液流电池充电装置,包括:钒电池充电柜,所述钒电池充电柜上滑动接触有两个门体;紧急辅助散热机构,所述紧急辅助散热机构包括连接板、电动伸缩杆、推板、主块和辅块,所述连接板侧面与门体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于钒电池充电柜的侧面,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主块与辅块固定连接,所述主块与推板相卡装。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钒电池充电柜内部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两个门体均打开,如此可以使得钒电池充电柜的前后两侧开口均露出,增大钒电池充电柜内部的散热面积,通过钒电池充电柜内部的散热风扇进行散热,切换起来也比较方便。
Nº publicación: CN223193824U 05/08/2025
Applicant:
南京动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动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stract of: CN223193824U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料电池测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台用增湿罐。所述的增湿罐包括内胆和包裹内胆的外胆,内胆设置内胆储水区域,外胆设置外胆储液区域,待加湿气体与内胆中的纯水充分接触,外胆通入流动的被控制温度的液体,接入外部调温水箱,通过控制外胆的液体温度既可使内胆的水保持稳定均匀的温度,也可使内胆的水升温或降温。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增湿后的反应气体的温度可快速且精确升高及降低到设定的露点温度,可以充分保证加湿罐及进堆反应气体不会出现结露或冷凝的现象,实现快速找出膜电极的最佳运行条件,可极大地节约了膜电极测试的时间,且该装置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