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stract of: CN120681317A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船舶及电能分配控制方法,混合动力船舶设置动力电池组与直流母线电连接,同时配置风力发电组与光伏发电组,并分别经AC‑DC转换设备、升压DC‑DC转换设备一连接电能分配模块三、电能分配模块四,且电能分配模块三、四均与动力电池组和直流母线相连,该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混合动力船舶利用风能或光能收集电解产生氢气并以氢气形式储能需多次能量转化的方式,直接将风力发电组和光伏发电组产生的电能经转换设备后,通过电能分配模块输送至动力电池组进行存储或直接供给直流母线使用,减少了能量转化环节,显著提升能量利用率,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案能量利用率低下、无法满足船舶对能源高效利用实际需求的技术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684506A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垂直轴增速器,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本发明通过风力带动风力转杆旋转,进而使主动齿轮转动,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差,实现从动齿轮的增速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增速杆以更高转速输出动力,高效满足风力发电机对高转速的需求,同时,下压柱和缓冲弹簧的设置,能有效缓冲外力冲击,减少冲击力对齿轮箱的损害,底座内的阻尼杆进一步确保设备稳定,此外,散热风扇加速齿轮箱内空气流动,通过孔槽排出热量,有效降低内部温度,过滤网阻挡灰尘杂质,保持内部清洁,避免因高温或杂质导致的部件损坏,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bsstract of: CN223372622U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渡段组拼系统,包括塔吊机构以及两组塔吊行走机构,塔吊机构包括塔架、平面移动组件和提升设备,每两座塔架位于一组塔吊行走机构上,平面移动组件安装于塔架上,平面移动组件的移动端对应连接提升设备的固定端,提升设备的活动端为吊具。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满足灵活性高、设备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的要求。
Absstract of: CN223374545U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塑料挤出成型的垂直轴风能发电叶片,其包括叶片主体构件、叶片尾缘构件、主体加强构件、尾缘加强构件及转接定位构件,该叶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一体挤出成型制作叶片主体构件、叶片尾缘构件、主体加强构件和尾缘加强构件,可以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表面质量,有利于保证叶片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置空腔减重结构和加强构件,叶片在保证足够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有助于提高风轮的转动效率和发电效率,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其原材料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耐候性和可回收性,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Absstract of: CN223374544U
本公开涉及一种垂直轴双涡轮微风发电机。该垂直轴双涡轮微风发电机包括:支撑组件,旋转叶片组件,外转子发电机组件,迎风导流板,其中支撑组件包括主承重轴、副承重轴、上顶板和下顶板,主承重轴和副承重轴被构造成垂直柱形结构,上顶板和下顶板被分别设置成固定在主承重轴和副承重轴的上端和下端,上顶板和下顶板被构造成水平状骨架结构或实体表面结构;外转子发电机组件被设置在下顶板朝向旋转叶片组件一侧,外转子发电机组件的外转子被设置成与旋转固定轴机械连接;迎风导流板被构造成垂直状、并且被设置成固定在上顶板与下顶板之间。本公开的一些技术方案旨在提高发电效率,消除转动不平衡,降低噪声,并实现快速安装。
Absstract of: CN120685152A
本发明涉及无叶片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无叶片风机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源传感器网络模块、边缘计算处理模块、双模供电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智能监控模块,多源传感器网络模块包含至少10路干接点输入接口、温湿度传感器接口、水浸检测接口及位移监测接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依赖单一阈值报警机制,存在漏报率高、无法识别复合故障的缺陷,本方案采用毫秒级三级告警体系,通过边缘AI实时诊断振动频谱与温度梯度等多维数据,结合动态优先级工单分配机制,显著提升故障响应精准度与运维效率,实现从被动报警到主动干预的跨越。
Absstract of: CN120684363A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风电混塔损伤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层采集风电混塔的振动信号、图像信号和声发射信号;采用双向LSTM网络,对振动信号、图像信号和声发射信号进行时间戳同步与空间坐标映射对齐,得到多模态异构对齐数据;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识别多模态异构对齐数据中的钢塔段的振动特征和混凝土段的图像特征和声发射特征;利用跨模态注意力网络,动态为振动特征、图像特征和声发射特征分配特征权重,确定风电混塔的损伤概率与扩展速度;基于损伤概率与扩展速度,执行分级预警,有效地提升风电混塔损伤检测效率。
Absstract of: WO2024132066A1
A first aspec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ind turbine blade comprising an inboard wind turbine blade portion and an outboard wind turbine blade portion for joining together by a joint, each of the inboard and outboard wind turbine blade portions having an end with an aerofoil profile, wherein the aerofoil profile has both concave and convex geometric portions, the end of each of the respective wind turbine blade portion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serts embedded therein, each insert comprising an end portion having a connection for coupling the insert to another of the inserts across the joint and an extension portion which extends away from the end portion to a tip, wherein the plurality of inserts of one of the respective wind turbine blade portions includes: at least one first insert;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insert, wherein the first insert has a geometry different than a geometry of the second insert.
Absstract of: WO2024165206A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ctive flap (100) for a blade (40) of a wind turbine. The active flap (100) comprises an upper part (10) configured to connect the active flap (100) to an interface (20) positioned at the blade (40). The active flap (100) further comprises a lower part (12) and an adjustment means (16). The lower part (12) is configured to move relatively to the upper part (10). The adjustment means (16) is arranged in an openable cavity (38) between the upper part (10) and the lower part (12) and is configured to reversibly provoke a movement of the lower part (12). The active flap (100) further comprises a hinge part (14) configured to connect the lower part (12) to the upper part (10). The adjustment means (16)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part (10). The upper part (10) comprises an extension means (34) detachably mounted to the lower part (12) and configured to open and/or close the openable cavity (38).
Absstract of: CN223369377U
本申请涉及风电主轴支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电主轴支撑座,其包括基座,设有移动单元,可在作业区域内部沿预定轨迹移动;放置座,位于基座上方,且放置座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用于支撑不同高度要求的风电主轴;升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驱动单元用于控制放置座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撑组件,与升降组件配套使用,用于在放置座达到预定高度后对放置座进行支撑。本申请具有便于支撑不同尺寸的风电主轴的效果。
Absstract of: CN223373713U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风力发电基础用的锚栓组件,包括锚杆、六角螺母一、垫圈一、定位六角尼龙螺母、密封堵头、塑料套管一、橡胶垫圈、定位销一、塑料套管二、垫圈二、六角螺母二、定位销二、定位环、螺杆支撑组件。该装配式风力发电基础用的锚栓组件,通过设置的定位销一能够使下基础分片与上基础环进行快速拼接,并可提升安装精度,再通过定位锚栓与普通锚栓分步配合实现先定位再紧固,既提高了安装精度,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安装技术,且有利于提高发电机组基础的稳定性。
Absstract of: CN223372709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的风力发电设备维修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维修塔筒,所述维修塔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维修平台,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右侧面与维修塔筒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维修塔筒的内部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丝套,所述丝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本装置通过维修塔筒和维修平台组成,在维修塔筒内部设置升降平台,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配合丝杆螺纹作用,使升降平台可以在维修塔筒内部沿着滑杆升降,通过升降平台可以非常方便的将维修人员送至维修平台,维修平台四周设置防护围板,进而可以保证维修人员对风力发电设备维护的安全性。
Absstract of: CN223374553U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固定端轴承卸荷装置,包括:剖分式垫片、卸荷液压缸、卸荷弹簧、卸荷端盖、卸荷螺栓;卸荷液压缸安装固定在卸荷端盖中,包括活塞杆和缓冲腔,缓冲腔由液压杆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液压杆开设有小孔状节流阀;卸荷端盖经由卸荷螺栓固定在前轴承座上;剖分式垫片为凹面型,安装在前轴承670轮毂侧,凹面与卸荷液压缸的液压杆连接;卸荷弹簧连接在液压杆和缸体之间,随液压杆的往复运动而产生弹性形变,能够在风电机组前轴承受到轴向推力增大时,加大卸载轴向力,有效降低了530轴承的后排滚道应力,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放置风电机组主轴系后移,大大提高了主轴系的服役寿命。
Absstract of: CN223374549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纤维混凝土增强接缝的混凝土风电塔筒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筒体、浇筑腔层和挡板,两个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对接缝隙,所述浇筑腔层设置在两个所述筒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筒体的对接处,所述浇筑腔层的长度与所述对接缝隙的长度相一致,所述浇筑腔层的宽度为以所述对接缝隙为中心线向两边相对扩展开的一段距离,所述挡板有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浇筑腔层与两个所述筒体的侧壁之间,所述浇筑腔层内浇筑有抗拉混凝土。使得能通过在浇筑腔层内浇筑抗拉混凝土以增强两个筒体之间的抗拉性能,预防当塔筒出现拉应力超过普通混凝土拉应力时导致横缝和竖缝区域的开裂。
Absstract of: CN120685785A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螺旋相控阵列的风机塔筒螺栓裂纹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本申请采用阵元分区发射、逐区聚焦、其余区域阵元接收的方式采集包含缺陷的螺栓相控阵检测数据,并基于延时累加原理,将整个螺旋相控阵列聚焦在检测点上,进行全聚焦成像图像构建,提高了检测信号的强度,克服了由于裂纹尺寸较小且延展方向多变,带有裂纹信息的检测信号往往会淹没在密集的螺纹信号中的缺陷,能够在非拆卸情况下实现对螺纹根部微小裂纹的快速精准检测。
Absstract of: CN120685788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态声发射技术的风机叶片伤损检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风机叶片叶根后缘位置部署声发射阵列以获取伤损源声信号,将所需模态信号从伤损源信号中分离出来;B.利用快速傅里叶变化计算原始信号的频率;C.拾取所需模态到达传感器的时间;D.根据原始信号的频率结合兰姆波频散特性曲线求出各模态的波速;E.根据兰姆波各模态的波速与到达时间计算伤损源距离。优点是:本发明利用兰姆波各模态到达传感器的时间不同,结合模态时间差的伤损源定位方法,能够通过简单计算进行精准声发射定位,相较于人工检测和传统声发射技术的伤损定位有较大提升。
Absstract of: CN120684361A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绕组温度传感器的异常监测方法,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对应各个绕组温度传感器的多个测量温度;根据任一目标绕组温度传感器在任一目标时刻的前N个时刻的备选测量温度,预测出目标绕组温度传感器在目标时刻的预测温度,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目标绕组温度传感器对应多个测量温度中目标时刻的目标测量温度和预测温度的差值,判定目标绕组温度传感器的运行状态。由此,基于历史测量温度的发电机绕组温度预测方法引入的绕组温度传感器状态判断,准确识别出异常绕组温度,降低因温度异常误判而造成的温度异常停机频率,减少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损失。
Absstract of: CN12068435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桁架组合式多风机海上浮式风电系统,包括多个顶端平齐的浮筒部件,相邻两个所述浮筒部件的顶部之间通过一个横向桁架进行连接,每个所述浮筒部件的顶端处安装有一个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包括风机塔筒和安装于风机塔筒顶端处的风机组件,各所述风机塔筒的高度不同,使得各所述风机组件所处的高度不同,且各所述风机组件的功率不同,并且所述风机组件所处的高度越高则功率越大。本发明中的桁架组合式多风机海上浮式风电系统能减少用钢量,进而能降低建设成本,且多个风机组件的尾流之间相互干扰较小。
Absstract of: CN223374546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风机安装的对接补偿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补偿底座及输送梯;塔筒上设有对接台,输送梯远离补偿底座的一端通过补偿板组件可活动搭接在对接台上;爬升式风机安装装置在动力驱动下,沿输送梯运输至远离补偿底座的一端,以完成与塔筒的对接;本实用新型利用补偿底座和输送梯的动态调节机制,结合补偿板组件和驱动机构,通过灵活且高效的补偿结构设计,使爬升式风机安装装置与塔筒完成对接的过程中可进行竖直和水平方向的有效调节及灵活补偿调节功能,够适应各种高度差和倾斜角度,确保爬升式风机安装装置的输送对接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有效防止了因外部扭力过大导致输送梯的结构损坏。
Absstract of: CN223374162U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铁塔,包括塔体、天线、竖直轴风力发电机、浮动驱鸟机构和避雷针,所述天线设于塔体上部,所述竖直轴风力发电机、浮动驱鸟机构和避雷针依次设于塔体上端,所述竖直轴风力发电机转动时带动浮动驱鸟机构上下浮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有竖直轴风力发电机,能够利用铁塔高处的风力资源进行发电,通过在风力发电机转动时能够带动浮动驱鸟机构进行上下浮动,提高驱鸟效果。
Absstract of: CN223378335U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源设备,该电源设备包括壳体、电池组件、电池固定架和电源保护板,电池固定架和电源保护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电池固定架包括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以及连接架;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上固定板与所述壳体的上端抵接,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朝向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所述电池组件中电池单体的卡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电源设备;本实用新型从多个方向对电池组件进行固定,提高了电池组件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
Absstract of: CN223370906U
本申请涉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叶片转运车。本申请提供的风电叶片转运车包括:底座结构,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本体和与底座本体连接的支撑组件;承载结构,设置于底座结构,承载结构包括至少一对承载组件,成对设置的承载组件之间形成容纳区域,容纳区域用于容纳叶根结构;移动结构,设置于底座本体,移动结构用于带动承载结构移动;其中,每组成对设置的承载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支撑组件转动连接,以使成对设置的承载组件中的一者能够向靠近或者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相对于支撑组件转动并调节容纳区域的尺寸,从而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叶根结构。如此设置,提高了风电叶片转运车的通用性,节约了生产成本。
Absstract of: CN223374554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润滑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储存罐体、座壳、泵油组件以及分配器;储存罐体内设置有推塞,推塞与储存罐体的储存罐盖板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推塞通过弹簧组件将储存罐体内的润滑油推出;储存罐体上设置有通气筒,通气筒用于将储存罐体的内腔与外界连通;储存罐体的出油口与座壳的内腔连通,座壳的内腔通过泵油组件与分配器连通,泵油组件用于将座壳内的润滑油泵进分配器中。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系统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可靠性高,性价比高,操作性好,结构紧凑。
Absstract of: CN120683883A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海上风机基础的冲刷防护结构及其优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海上风机基础的冲刷防护结构,包括桩基础、安装套筒和人工鱼礁,通过在安装在桩基础上的套筒设置止动件,能够限制鱼礁主体朝向背离桩基础的方向移动。即,通过设置包含限位板和止动侧板的止动件,将止动侧板延伸至鱼礁主体的栖息腔室内并抵接其内壁,形成可靠限位,直接限制人工鱼礁相对于安装套筒及桩基础在水平方向的自由度,防止鱼礁主体相对于桩基础发生失效位移。本发明所提供的冲刷防护结构形成海上风电场和海洋牧场融合开发的可靠技术方案,并且相比于传统人工鱼礁,能够在长期波浪、海流等水动力载荷作用下避免出现位移、错位的问题。
Nº publicación: CN120684366A 23/09/2025
Applicant:
沈阳工程学院
Absstract of: CN120684366A
本发明公开了声光一体化风能全自动探测系统,涉及风能探测技术领域,通过构建包括风能采集与处理、控制处理、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干扰评估、风险调控及数据反馈在内的多模块协同架构,基于输出电压变化速率与控制异常触发频率构建综合特征向量,结合干扰等级判定与动态调控策略,实现了风能系统在面对电磁干扰时的实时感知、精准判断与闭环自适应调控,有效降低误报、漏报和系统失效风险,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尤其适用于无人值守、风力波动剧烈等复杂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