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n de: CN120904571A
本公开提供一种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密封材料。该高性能密封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聚合物材料:30%‑70%;橡胶材料:5%‑20%;纳米增强剂:1%‑5%;纳米碳材料:1‑3%;石墨烯材料:0.5%‑2.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性能密封材料,不仅具备卓越的阻氢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物理性能和低温性能,同时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Resumen de: CN12091427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铂单原子‑铂纳米粒子协同分散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借助纳米SiO2为模板剂,引入锌源、碳源和氮源,经干燥球磨后两次高温处理得到本发明催化剂的载体氮掺杂多孔碳。经过优化后的载体可以在不增加贵金属铂用量的情况下,提高所述催化剂的活性和长期稳定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含有丰富的微‑介‑大分级连通的孔结构,铂单原子和铂纳米粒子双嵌于介孔碳网络,并负载在其表面形成Pt‑N3高活性位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铂存在形态可控,可规模化制备,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Resumen de: CN120904412A
本发明提供一种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5,6‑双(4‑醛基苄基)‑1,3‑二甲基溴化苯并咪唑和四(4‑氨基苯基)甲烷为原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酸性催化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COFs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氢氧根传导性能和良好的电池性能。
Resumen de: WO2024235393A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ipolar plate (1) for an electrochemical system which has a rectangular basic shape, wherein three ports (11, 12, 13, 14, 15, 16), specifically two operating-means ports (11, 13, 14, 16) and one coolant port (12, 15), are arranged next to one another on each of the plate narrow sides (4, 5), wherein the coolant port (12, 15) is located between the operating-means ports (11, 13, 14, 16) and has a port longitudinal side (18) which is aligned parallel to the plate narrow side (4, 5), whereas each operating-means port (11, 13, 14, 16) has a port longitudinal side (20) aligned parallel to a plate longitudinal side (2, 3), wherein a rectangular active field (10)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hree ports (11, 12, 13) on one plate narrow side (4) and the three ports (14, 15, 16) on the opposite plate narrow side (5), wherein the active field (10) has two active-field longitudinal sides (22, 22'), wherein said active-field longitudinal sides are each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plate longitudinal sides (2, 3); and wherein the active field (10) has linear channels (10a) for directing the flow of the operating means and the coolant parallel to the active-field longitudinal sides (22, 22'). The product of the length (L18) of the port longitudinal side (18) of the coolant port (12, 15) and the length (L20) of the port longitudinal side (20, 20') of one of the two operating-means ports (11, 13, 14, 16) adjacent to the coolant port (12, 15) is at least six times the product
Resumen de: CN120914276A
本发明涉及能源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包括阴极金属单极板及阳极金属单极板,阴极金属单极板与阳极金属单极板之间固定连接,且阴极金属单极板与阳极金属单极板之间设置有冷却液流道,阴极金属单极板与阳极金属单极板的两面均涂设有导电过渡层;阴极金属单极上设置有若干组相互平行的直流道,阳极金属单极板上设置有若干组波浪状流道;本发明实现了接触电阻降低与耐腐蚀性跃升,同时面涂层降低了金属双极板接触电阻,减小燃料电池欧姆损耗,提高了燃料电池输出功率,同样的电堆输出功率,需要更少的双极板和膜电极数量,成本降低;并且双极板活性区域不存在焊接点,提高了燃料电池的耐腐蚀性。
Resumen de: CN120906832A
本申请涉及一种含氢燃料燃气涡轮发电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控制方法,包括:在当前时段采集发电系统中燃料电池进行一次发电时的第一环境参数,以及燃气涡轮进行二次发电时的第二环境参数;获取空气压缩机的设定工况阈值和当前工况参数;获取发电效率和稳定裕度的取舍策略;根据第一环境参数和第二环境参数,空气压缩机的设定工况阈值和当前工况参数,以及取舍策略,生成空气压缩机的当前时段调节策略;根据空气压缩机的当前时段调节策略对空气压缩机进行调节控制;通过预先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预测空气压缩机的下一时段调节策略;在当前时段过渡到下一时段时,根据预测的空气压缩机的下一时段调节策略对空气压缩机进行预调节控制。
Resumen de: CN120914279A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榫卯液流电池电堆结构及其装配方法。本发明针对液流电池电堆安装误差大造成装配应力分布不均、电堆部件错位、密封安全性下降、漏电电流增大和库伦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全榫卯液流电池电堆结构及其装配方法,该结构将电池组件通过榫卯连接为电堆单节部件,而电堆则由多个单节部件通过榫卯连接组成,全榫卯连接实现了各部件之间的模块化自由组合以及自定位,提高了各部件之间的应力分布均匀性和电堆的密封性,使得液流电池电堆的安装精度与组装效率大大提高,便于实现液流电池电堆的大规模生产。
Resumen de: CN120914291A
本发明涉及低衰减率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燃气侧和空气侧;燃气侧中,燃料经混合和预热后进入电堆,电堆的燃料出口连接燃烧器;空气侧中一路空气经预热,与另一路经过铬吸收器的空气混合后共同进入电堆,电堆的空气出口连接燃烧器,铬吸收器连接加热器;在电堆的空气入口增加铬吸收器,通过改变铬吸收器的空速比和工作温度,控制电堆输出的电压,缓解电堆衰减。通过增加冷空气旁通防止电堆进口温度超温,并在电堆入口温度超过需求值时,依次改变冷旁通蝶阀、风机转速和电加热炉功率,降低电堆入口实际温度,防止电堆超温。
Resumen de: CN120914281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EMFC‑ORC‑TEG耦合的余热利用系统及耦合方法,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有机朗肯循环ORC和热电发电机TEG三个模块进行耦合,系统包括燃料电池、TEG组件、冷凝器、输送泵、加压泵、冷却水储罐、蒸发器、膨胀机、过滤器、加湿器、引射器、压缩机和电磁阀。本发明利用PEMFC冷却系统中冷却水所携带的热量作为余热回收的主要能量来源。由于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远大于直接排放的废热,其具备较高的热焓值和优良的热回收潜力。通过构建合理的热回收路径和换热网络,可显著提升余热梯级利用效率,实现更高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实现了对PEMFC余热的高效回收与梯级利用。
Resumen de: CN120914292A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加载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包括:获取燃料电池电堆的系统需求功率数据和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当前发电功率数据;基于所述系统需求功率数据和所述当前发电功率数据控制所述燃料电池电堆加载;获取燃料电池单体面内电位分布最低值和所述燃料电池单体的最低允许电压阈值;基于所述电位分布最低值和所述最低允许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加载速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依照燃料电池电堆中的功率和电压数值控制燃料电池电堆加载以及精准调整加载速度,使得燃料电池电堆加载可控,且减缓电堆衰减。
Resumen de: CN120914303A
本发明适用于电解液生产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内循环还原的连续化生产全钒电解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低于4价的全钒循环电解液作为还原剂,与钒源、酸液、去离子水连续投入反应釜中,生成特定价态全钒电解液;多级过滤后进行电解,得到低于4价的全钒循环电解液,并将其返回反应釜中参与连续化循环还原反应;剩余过滤后电解液作为产品混合原料,与低于4价的全钒循环电解液混合,得到目标价态的成品全钒电解液。综上,本发明摒弃了传统工艺对固体还原剂的持续依赖,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产品价态精准、无过滤器堵塞风险等突出优势。
Resumen de: WO2024200138A1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coating of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with catalyt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ly coate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are used in electrochemical cells, especially for water electrolysis. The problem addressed by the invention is that of specifying a process for coating a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hich can be conducted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This problem is solved by a swelling step. Aside from the swelling step and th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he sequence of th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resembles a decal process. However, the use of the partly liquid swelling agent means that th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a wet process. The process enables the processing of anion-conducting polymers at moderate temperatures. The anion-conducting polymers may be present in th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nd/or in the composition that is applied to th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is that it can be conducted at compar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namely below 100°C.
Resumen de: CN120907196A
本发明涉及城市氢能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固态储氢技术的空调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态储氢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子系统、制氢及纯化子系统、固态储氢换热子系统、燃料电池子系统,通过利用固态储氢技术运行压力低、吸氢放热/放氢吸热的高安全特性推进城市氢能化进程,又利用其吸氢放热/放氢吸热的特性进入空调领域,摆脱空调技术对压缩机的依赖,实现一个技术两条赛道同时开花。
Resumen de: CN120914296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EC电堆的合成气比例调控方法和系统,包括如下步骤:目标设定与初始化;实时采集电堆出口的H2/CO实际比例R_actual及多源运行参数,计算比例偏差ΔR=|R_actual‑R_target|,执行分级调控;所有调控动作均需遵循预设的热‑电‑气耦合安全边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原位反馈‑多参数协同控制机制,突破温度、电流密度与气相流速的强耦合限制,实现合成气H2/CO比例的精准调控,满足甲醇合成、费托合成等工艺对原料气的严苛比例要求。本发明的SOEC电堆的合成气比例调控系统可以进行安全联锁与趋势预判,相较传统人工干预将故障恢复时间更短。
Resumen de: CN120907012A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穿舱密封装置,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过线孔内打密封胶固定的方式对过线孔进行密封,固化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孔密封单元、第一通道密封单元和第二通道密封单元,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能够穿过过线孔并相互连接构成穿舱通道,电缆能够穿过穿舱通道。在将本发明的穿舱装置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螺纹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能够自动与过线孔的两端连接,且随着第一中间部与第二中间部的距离越来越近,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对舱壁的贴合越紧密,封闭效果更好,且封闭过程简单快捷。
Resumen de: WO2024209955A1
A carbon material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fired product of a phthalocyanine compound that includes bromine as a substituent.
Resumen de: CN120914288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EM电堆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电解制氢技术领域,包括PEM电堆、电流检测装置、控制模块、循环泵机组和冷却水机组;电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堆的电流变化量;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电流变化量控制循环泵机组调节电堆阳极和阴极两侧的进出水流速,并确定阳极和阴极两侧的热量变化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电流变化量确定电堆内阻的内阻发热量,并基于电堆散热量、内阻发热量和热量变化量调节冷却水机组中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使得PEM电堆的温度恒定。上述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电堆电流变化以及时调整电堆工作状态,消除调节的滞后性,使得电堆在恒温状态下稳定运行,提高电堆运行效率,保证电堆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Resumen de: CN223527188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板、单电池及电堆,所述极板具有沿自身周向设置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在电堆的堆芯堆叠时定位极板,边缘部分上设有向定位孔凸出设置的凸出部分,且凸出部分的厚度小于边缘部分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极板,通过在边缘部分上设置定位孔,利于极板的定位,从而可提高极板的装配效率,并通过在边缘部分设置向定位孔凸出的凸出部分,且凸出部分的厚度小于边缘部分的厚度,在极板与膜电极堆叠时,使得两者在定位孔的位置形成间隙,并可增大相邻两极板之间在定位孔处的间距,导电的杂质以及水滴进入定位孔内后,也不容易造成相邻极板短路,进而利于提高燃料电池的安全性。
Resumen de: CN223527196U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尾气处理设备包括液氢储罐,液氢储罐用于存储液氢;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分别与液氢储罐和电堆的尾气出口连通,以使液氢储罐内的液氢和电堆的尾气出口分别流入换热组件内,以通过流入换热组件内的液氢对流入换热组件内的尾气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使用风冷的方式难以将燃料电池的电堆出口尾气温度降低至理想温度的问题。
Resumen de: CN120914283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供氢装置中的安全防护监控系统,包括加氢单元,用于连接氢气源并将高压氢气导入储氢单元,在加氢单元与储氢单元的连接端设有高压放散组件;储氢单元,用于存储高压氢气,在储氢单元的前端设有第一超压泄放组件和第一热泄压组件,在储氢单元的末端设有第二热泄压组件;供氢单元,用于将储氢单元中存储的高压氢气输送至氢燃料电池,在供氢单元上设有中压放散组件和第二超压泄放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加氢单元、储氢单元和供氢单元的三级安全防护结构,结合压力传感器与阀门联动控制,实现了氢气加注、储存和使用全流程的多层级安全防护,具有通过多级泄放组件与传感器联动控制实现全流程安全防护的优点。
Resumen de: CN223527572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铜排直连结构,包括直连铜排,直连铜排包括设有的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所述第二铜排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铜排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三铜排一端旋转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一铜排之间、第二连接板和第三铜排之间均设有锁定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直连铜排包括设有的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且相邻的铜排之间连接轴旋转连接,使得第二铜排和第三铜排可相对于第一铜排旋转调节使用,从而便于调整该直连铜排端部的使用角度,可满足不同形状的铜排直连使用处理。
Resumen de: CN223527195U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燃料电池氢循环串联集成结构。所述氢气循环泵包括氢气循环泵进口和氢气循环泵出口,氢气循环泵泵头一侧设有引射器壳体,所述引射器壳体内设有引射器回流引射腔,引射器混合腔和引射器出口,所述引射器壳体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比例阀阀座,所述的比例阀阀座的下端衔接引射器喷嘴一体化集成,所述引射器喷嘴穿过引射器壳体和引射器混合腔连通。同现有技术相比,氢气循环泵、引射器、比例阀高度集成在一起,缩短了气体流道,减小流阻,回流性能更好。集成模块体积小、质量轻,节省管路连接,降低了成本。
Resumen de: CN223527194U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风冷氢氧燃料电池无人机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第一存储罐、第一循环泵、第二存储罐、第二循环泵、冷却风扇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存储罐与所述燃料电池的第一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罐内存储第一反应气体;所述第二存储罐与所述燃料电池的第二进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罐内存储第二反应气体;所述第一反应气体和所述第二反应气体在所述燃料电池内在有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的作用下进行电化学反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具有第一存储罐和第二存储罐,分别存储不同的反应气体,使燃料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不受外界的影响,依然能够进行电化学反应。
Resumen de: CN223527197U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流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用堆叠结构,包括底座、端板和电池单元,电池单元设置有多个并相互贴触,端板设置有两个贴触于电池单元的两端表面,端板之间的两侧贯穿有多个连杆,连杆位于电池单元的侧边,连杆的两端外圈通过螺纹旋接有抵触于端板外表面的螺母,电池单元和端板的组合体置于底座表面的凹槽中,电池单元和端板组合体的上方盖置有上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连杆先对端板之间的两侧进行锁定,再使两端端板置于下方底座的凹槽和上方上板的凹槽中,利用凹槽从两端锁定端板的下方和上方,可以减少对横向连杆的作用力从而减少螺杆的使用,保证锁定强度的同时降低结构和装配过程的复杂性。
Nº publicación: CN223517242U 07/11/2025
Solicitante:
广东东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Resumen de: CN223517242U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尾排氢气消除装置,包括氢气吸附匣以及氢气吸附匣内部固定安装的进气管,所述氢气吸附匣远离进气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出气管,且进气管和出气管靠近氢气吸附匣的一端内部卡合安装有耐高温过滤网,所述氢气吸附匣的前后内部固定安装有水冷块。该燃料电池汽车尾排氢气消除装置,消除燃料电池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尾排残余的微量氢气,减小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潜在的爆燃危险,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在氢气消除装置其吸附能力饱和后,可直接更换装置,进而提高了本装置的易用性,吸附饱和的氢气吸附匣经物理反应放氢后,还可对此部分氢气进行重复利用,提高氢气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