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stract of: CN120681752A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混合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与三元前驱体溶液,得到混合液;保护气氛中,所述混合液进行喷雾热解,得到所述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本发明通过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离子导通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增强锂离子电池的动力性能;此外,复合材料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稳定性,降低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化和容量衰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Absstract of: CN120681730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硒化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有机酸铁与硒粉经球磨混匀并置于氩气气氛下煅烧处理,通过有机酸铁与硒粉的摩尔比和煅烧处理温度的协同调控,可实现不同硒化度的硒化铁/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高效,制得的硒化铁/碳复合材料相纯度高,在电化学性能上具有良好表现。
Absstract of: CN120682796A
本发明公开了重金属检测领域的一种用于提高灵敏性的增强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掺杂型碳量子点前驱体55‑65份、荧光性MOF 35‑45份;掺杂型碳量子点前驱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源3‑5份、氮源1‑2份、聚乙烯亚胺0.3‑0.5份。本发明通过机理层面的“多配位、高耦合、双信号”协同效应,不仅在理论上显著增强了对Fe³⁺的选择性与灵敏度,也在实际检测中表现出快速、稳定、抗干扰和高重复性的优越性能。
Absstract of: CN120681749A
本发明涉及绿色能源材料、电化学传感检测、食品和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弃咖啡渣衍生原位单原子铁负载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该废弃咖啡渣衍生原位单原子铁负载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咖啡渣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碳化,得到所述废弃咖啡渣衍生原位单原子铁负载氮掺杂碳纳米材料;所述碳化具体为以5℃/min速率升温到800~1000℃碳化2h。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废弃咖啡渣衍生原位单原子铁负载氮掺杂碳纳米材料对绿原酸检测具有选择性、高效性,对绿原酸的检出限低至66.67nmol/L。
Absstract of: CN120681745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素基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配置强氧化性酸溶液,并将纤维素类原料加入到配置溶液中,超声振动,搅拌均匀;随后将长链分子化合物加入其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随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处理,待水热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对水热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最后将水热产物转移至高温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热解碳化处理,得到纤维素基硬碳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水解竞争机制构建含有大量羰基和氮掺杂硬碳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热解碳化制备硬碳负极材料,解决了生物质衍生硬碳可逆容量低、首周库伦效率差和极端高低温条件下电池性能的优化等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681740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磷酸锰铁锂电池,属于磷酸锰铁锂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喷雾造粒结合两次烧结碳包覆的方式来制备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显著提高了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加工性能和高温电化学性能。
Absstract of: CN120682803A
本发明涉及荧光碳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色碳点/罗丹明B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如下,在邻苯二胺、L‑半胱氨酸、硼酸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浓硫酸,超声,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冷却后离心,将上清液过滤、透析,冷冻干燥得到红色碳点。孔雀石绿的浓度与荧光强度的比值(F582/F622)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限和灵敏度,可有效实现水样中孔雀石绿的检测。
Absstract of: CN120690831A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碳包覆Sn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为核壳结构,碳包覆层厚18‑28nm,Sn晶格间距(101)峰的衍射角31.84‑32.02°,其内含有306‑387ppm Na+;其制备方法为:将添加有氯化钠的锡盐水溶液与海藻酸钠溶胶常温交联反应,所得产物烘干后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预炭化和高温炭化处理;锡盐水溶液浓度c、氯化钠添加量a、碳包覆层厚度h、高温炭化温度T、复合材料中Sn晶格间距d满足:0.89≤c*a*h/(T*d)≤1.44。本发明以简单的操作、较低的成本即可调控碳包覆层厚度,继而获得较高首效的碳包覆Sn复合材料。
Absstract of: CN120683509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材料的快速剥离方法及应用,采用双电极电化学池,将二维材料作为电化学阴极,铂片作为电化学阳极,将电解液与所述电化学阴极和阳极构成电化学回路,在恒定电压下对二维材料进行电化学剥离,获得所述二维材料纳米片。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获得的二维材料纳米片具有形貌良好,分散均匀等特点。本发明中将二维材料与其他导电材料复合制备导电纤维,采用静电自组装工艺和微流体纺丝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具有定向多孔结构。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所需设备简单,工艺可控,且所制得的复合导电纤维具备高的导电性和优异的柔性等特点,有望在柔性电子器件和智能可穿戴产品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Absstract of: CN120681750A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生产碳纳米管的方法及装置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原料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中进行高温气化,得到金属蒸汽混合物;(2)将步骤(1)所得金属蒸汽混合物经过环形气刀进行急速淬冷,得到金属纳米颗粒或金属液滴;(3)混合碳前驱体、促进剂、还原性气体和步骤(2)所得金属纳米颗粒或金属液滴进行反应,分离后得到碳纳米管;其中,步骤(1)所述高温气化的温度≥2200℃;步骤(2)所述急速淬冷的降温速率≥1×104℃/s。本发明实现了碳纳米管工业化量产的同时,兼顾了碳管产量和质量,提升了碳源转化率,精确控制了碳纳米管壁层数,避免了副反应产物滞留堵塞,改善了反应连续性,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Absstract of: CN120683545A
本发明属于纳米碳材料基电催化剂制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电催化低浓度CO2还原的自增强浓度梯度效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基于交联‑溶胀‑原位生长策略,以金属‑羧甲基纤维素钠气凝胶作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制备碳基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多孔碳纳米片上垂直生长负载金属单原子碳纳米管的有序形貌,可以实现低浓度CO2RR条件下对CO的高选择性,通过调控生长时间可以精准控制碳纳米管长度,从而优化自增强CO2浓度梯度效应,提升电催化低浓度CO2还原性能。
Absstract of: CN120682802A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蓝双色碳点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红蓝双色碳点的比率荧光探针,是将蓝色荧光碳点溶液和红色荧光碳点溶液按照体积比6:1混合得到的,二者的浓度均为0.5mg/mL;所述的蓝色荧光碳点溶液是在柠檬酸、乙二胺的混合液中,加入去离子水,超声后进行反应离心,过滤、透析后得到蓝色荧光碳点;所述的红色荧光碳点溶液是在邻苯二胺、L‑半胱氨酸、硼酸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浓硫酸,超声,进行反应,离心,过滤、透析后,冷冻干燥得到红色荧光碳点。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红/蓝双色碳点的比率荧光探针能够在0~30.0μmol/L浓度范围内准确检测出槲皮素的浓度。
Absstract of: CN120681785A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钛酸钠/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该制备包括以下步骤: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取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钛酸四丁酯,进行水热反应;冷却至室温,离心水洗三次,真空干燥;取去离子水,加入钛酸四丁酯,进行水热反应;冷却至室温,水离心水洗三次,真空干燥;将钛酸钠前驱体和二氧化钛前驱体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充分搅拌,离心处理,干燥;置于管试炉中,在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二氧化钛/钛酸钠/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可以解决现有的钛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普遍存在化学动力学特性不足的问题。
Absstract of: CN120690850A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在制备硅碳复合材料时,将氧化石墨烯片和包括表面生长有垂直石墨烯的硅纳米颗粒的核体分散于分散剂中形成分散液,将分散液冷冻干燥后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热还原,使氧化石墨烯片热还原形成包覆于核体表面的片状石墨烯包覆层,获得硅碳复合材料。利用垂直石墨烯和片状石墨烯包覆层的配合,能够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Absstract of: CN120664909A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刻蚀法制备的纳米硒肥制备方法及农业应用,电刻蚀法制备的纳米硒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含硒前驱体溶液;S2.将石墨棒连接直流电源正极并浸入溶液中,另一导电物连接直流电源负极;S3.施加直流电压刻蚀,对电解液进行离心和浓缩处理,得到纳米硒肥;将所述纳米硒肥添加至水培营养液中,通过电化学刻蚀原位合成的路径,以低成本、绿色工艺解决了纳米硒肥规模化生产难题,并依托硒‑碳量子点复合结构突破传统硒肥吸收效率瓶颈,为农业提质增产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Absstract of: CN120664538A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碳源浓度梯度制备多层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可实现双面碳源浓度梯度的金属衬底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所述实现双面碳源浓度梯度的方法包括对金属衬底进行单面封装;S2.通入气态碳源,在所述金属衬底两面形成碳源浓度差,生长多层石墨烯。本发明方法可制备生长层数均匀的薄层石墨烯。
Absstract of: CN120664530A
本申请涉及介孔碳材料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玲珑型多级孔结构介孔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实心硅球、碳源、表面活性剂、水和乙醇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加入硝酸钴,加热搅拌至粘稠状,得到碳硅复合物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碳化,得到碳硅复合物;将碳硅复合物至于碱性溶液中浸泡处理,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玲珑型多级孔结构介孔碳初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固化,自然冷却,清洗,干燥。本申请采用实心硅球嫁接CTAB一锅法合成玲珑型多级孔结构介孔碳,解决了传统硬模板法合成介孔碳工艺繁琐的问题,简化了工艺流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机械稳定性及三维贯通性。
Absstract of: CN120664584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三维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钠应用,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先配制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和水/乙醇混合溶液;将钛酸四丁酯加入水/乙醇混合溶液,搅拌水解后水热反应并保温,冷却后经离心清洗、真空干燥得二氧化钛前驱体;把前驱体置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制成悬浮液,浸渍三聚氰胺泡沫,冷冻干燥;最后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碳化、保温,经去离子水浸泡清洗、真空干燥得到目标产物。各步骤对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速率等参数进行了限定,实现复合材料的制备,将制得的复合材料用于制备钠离子电池,解决了钛氧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存在的化学动力学特性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电极片(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优异。
Absstract of: CN120664529A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抗氧化及抗菌功能的花生壳基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质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干燥粉碎后的花生壳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碳点,该花生壳基碳点表面富含大量的酚轻基、醇和醛的官能团等结构,使得该碳点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同时,该碳点的抗菌活性也极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良好抗菌效果。其制作过程简单,将加工废弃物再次利用,绿色环保。
Absstract of: CN120664519A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负极材料技术领域。一种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生物质原料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炭化处理,得到炭化后物料;S2、将炭化后物料进行粉碎,得到前驱体;S3、将前驱体与碳纳米管混合、煅烧,得到掺杂碳材料;S4、向掺杂碳材料中加入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甲基磷酸二异丙酯、磷酸二异辛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加热,即得。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具备高容量以及首效。
Absstract of: CN120664520A
本发明属于电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金属光热效应刻蚀碳载体的方法及其应用,其中方法包括第一步、在多孔碳介质表面进行金属前驱体的负载,干燥后得到样品;第二步、在氧化气氛下对样品负载有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光照氧化;第三步、在惰性气氛下对上一步得到的样品负载有金属前驱体的表面进行光照刻蚀;循环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若干次,直到碳材料被刻蚀到符合需求的深度,完成对多孔碳介质的刻蚀。本发明利用光热效应在金属纳米粒子处发生实现局部快速升温,升温速度快,效率高,节省生产时间。由于整体升温有限,对设备的耐高温性能要求低,降低设备制造成本。
Absstract of: CN120661682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原酸碳量子点微球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咖啡中的天然活性产物绿原酸(CHA)为原料,通过水合法合成了具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绿原酸碳量子点(CHA CDs);随后,采用壳聚糖对绿原酸碳量子点(CHACDs)进行封装,同时将DNA适配体修饰于胶囊外层的壳聚糖之上,从而获得绿原酸碳量子点微球胶囊Apt‑CS@CHA CDs。本发明所述绿原酸碳量子点微球胶囊,不仅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同时还能对肠道菌群进行条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条件;并且,所述微球胶囊能够长效滞留在肠道内,使得所述微球胶囊能够在抗炎、清除高水平活性氧(ROS)的同时长时间滞留在肠道中并起到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最终全面缓解IBS的病情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Absstract of: CN12066634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负载铂单原子的绿氢电催化合成SAF的方法,特别涉及可持续能源技术领域。步骤包括:将氯铂酸、氧化石墨烯与三聚氰胺混合,经冷冻干燥及含氨气氛两阶段热解制得负载铂单原子的氮掺杂石墨烯催化剂;以该催化剂为阳极组装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施加电压电解纯水制氢;氢气与经脱硫、脱水、脱氧预处理的生物质源混合,通入装填Co/Mn‑Al₂O₃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反应;收集C₈‑C₁₆烃类产物,并经串联反应器进一步优化性能。该方法降低绿氢制备能耗,提高C₈‑C₁₆选择性至≥85%,优化产物凝点≤‑40℃,通过在线检测精准调控反应,提升SAF品质,适配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需求。
Absstract of: CN120664536A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碳纳米管碎料进行除杂处理;S2.除杂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含有第一分散剂的溶液混合,进行研磨分散,得到第一分散液;S3.第一分散液进行第一次均质分散,得到均质分散液。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碳纳米管的管长管径可控,长径比较大,并且分散稳定性优异。
Nº publicación: CN120664515A 19/09/2025
Applicant:
江苏珩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Absstract of: CN120664515A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异化碳包覆制备高性能磷酸锰铁锂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磷酸锰铁锂前驱体的目标粒径D50范围为350‑600nm,然后进行碳包覆、喷雾干燥、气流粉碎,即得第一干燥粉体;控制磷酸锰铁锂前驱体的目标粒径D50范围为50‑150nm,然后进行碳包覆、喷雾干燥、气流粉碎,即得第二干燥粉体;将第一干燥粉体和第二干燥粉体高混、烧结、冷却得到烧结料;将烧结料进行第二次气流粉碎,得到高性能磷酸锰铁锂粉体。本发明中大小颗粒差异化碳包覆,可以使得小颗粒表面碳层包覆更加完整,减少了磷酸锰铁锂本体直接接触电解液的几率,从而减少三价锰的溶出和副反应导致的电解液消耗,可有效优化其存储和循环性能。